各位代表:
现在,我代表浦口区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本届政府工作回顾
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把握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对标找差、创新实干,圆满完成“十三五”规划和本届政府任期各项目标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。2021年,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.5亿元,可比价年均增长7.0%,是2017年的1.6倍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亿元,年均增长19.6%,是2017年的2倍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,年均增长5.2%,是2017年的1.2倍;规上工业总产值346.6亿元,年均增长23.3%,是2017年的2.3倍。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产丰收。“七人普”常住人口40.13万人,城镇化率80.7%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门槛,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;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转型升级,产业高地快速崛起。产业能级全面提升。先进制造业迅速壮大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0家,产值增速稳居郊区前列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完备、集群发展,预计实现营收110亿元,规模全市第一;高端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引领、提质增效,产业链上下游规上工业产值突破80亿元。文旅健康产业蓬勃发展,举办老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204场,累计接待游客3540万人次、旅游收入197亿元,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,汤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、金融服务业加快崛起,现代物流大步跨越,申通南京智慧物流产业园建成运营。现代农业加快升级,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,与南农大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,创成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镇(村)3家、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4家。重点项目全面发力。紧扣主导产业,深入开展资本招商、以商引商,大力推进峰会招商,在全市率先开展“云招商”,成功举办“2021 IC中国• 扬子江峰会”等头部活动超百场,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31个,总投资2855亿元。提升“链长制”效能,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,完善发展扶持政策,台积电、华天等一批龙头链主项目竣工投产,龙之谷、虹悦城等一批旗舰引领项目建成营业,上汽依维柯等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加快建设,龙湖天街等一批新签约项目相继落地。平台载体全面优化。建成载体193万平方米,在建447万平方米。开发区加快集聚、奋力赶超,创成省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业基地、省双创示范基地、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。高新区科创优势初步显现,创成全市唯一“省创业投资综合服务基地”、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。农创中心建成全国唯一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,创成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、国家农村创业园区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改革创新,高质量发展更具活力。体制机制不断优化。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、街道集成改革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深化园区“去行政化”改革,优化重组国资、文旅和园区资源,加快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、专业化整合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搭建土地指标信息化交易平台,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通过省市验收,获批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区。创新资源加速集聚。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,原子团簇宏观量制造装置等2个项目获市重大创新成果,伊诺光点等2家众创空间获国家级备案。新晋独角兽企业16家、瞪羚企业22家,新增“专精特新”企业6家,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长近6倍。集聚院士团队10个、科技顶尖专家12人、海外高端人才团队15个。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,建立校企联盟32个,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68项。实现PCT专利申请量162件,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.94%,久吾高科等3个项目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,创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。开放协作深入推进。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,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发展,实际使用外资17.32亿美元,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99.42亿元。搭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3家、海外文化交流基地12家。与欧美等国合作打造8项国际交流品牌,共建中法食品安全示范平台和中法农业示范园区。落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要求,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新机制,加快建设浦口-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、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品质重塑,都市圈最美花园日渐显现。城市形象快速提升。围绕江北新主城定位,完成全区镇村规划编制,实现中心城区控详全覆盖,初步形成“多规合一”“一张蓝图”。聚焦有机更新,54个地块拆迁扫尾清零,新增地上建筑2061万平方米、地下空间197.73万平方米,江浦老城更加现代精致。对标新区品质,高标准打造2.75平方公里城南中心,“城市新客厅”形象逐步显现。桥林新城拉开框架,星甸、汤泉、永宁新市镇建设有序开展。城乡建设精细精致。投入1084.3亿元,实施城建城管项目1044个,生活污水处理、厕所革命、垃圾分类全域覆盖,天然气管网实现“街街通”。建成浦云路大桥、城西路换乘枢纽,新建公路95公里、市政道路104公里、口袋公园12个、绿道128公里,新增停车位21072个,推行共享停车新模式。建设项目获鲁班奖3个、詹天佑金奖1个、国家优质工程奖1个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21个。扎实开展“四清、四拆、四整治”,提档升级背街小巷135条、老旧小区128个,城市治理、城市精细化考核保持全市前列,农村环境长效管护经验成为全市地方标准。成功创建省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区,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、传统村落17个,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、“中国最美村镇”5个。生态底色不断擦亮。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。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,长江岸线整治复绿170万平方米,单位GDP能耗下降3%。土壤安全利用率100%,PM2.5浓度全市最低,地表水环境质量、林木覆盖率全省第一。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、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、国家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,获评“中国天然氧吧”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群众关切,民生福祉持续增进。民生实事稳步推进。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,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5%以上,五年共计投入262.92亿元。深入实施“百名干部破百题”“每月一办”等专项行动,紧盯商品房销售、充电桩安装等热点诉求问题,集思广益、聚力攻坚,较好完成192件民生实事办理,一批社会关注、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有效解决。社会保障持续健全。新增城镇就业9.17万人,培育自主创业4354人。低收入人群、经济薄弱村提前两年脱贫,对口帮扶扎实推进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、医疗、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9%。建成保障房590万平方米,2021年完成整组搬迁过渡农户安置超2万套。新建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家、助餐点44个,江浦街道获评省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;完善0-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。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成为中残联社区康复示范项目试点。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。社会事业协调并进。引进金陵中学等名校5所,新建中小学、幼儿园31所,新增学位32940个。认真落实“双减”政策,创成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,浦口中专校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,江浦高级中学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。深化“院府合作”,全面推进省人医浦口分院三期工程。区中医院创成江北首家三级中医院,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,获评2个国家级、4个省级卫生街道。承办浦口女子半程马拉松等赛事750场,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661平方米、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6.8平方米,均位居全市前列。成功创建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示范区,获评“中国诗歌之乡”。区档案馆创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,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。安全底线织密兜牢。围绕“一年小灶、三年大灶”,高质量开展28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,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,全面落实省市安全督导巡查整改要求,全省首创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,危化品、高层楼宇消防、“飞线充电”等一大批制约安全发展的“顽疾固症”加快消除,全区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。风险隐患有效遏制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区上下日夜奋战、众志成城,成功打赢疫情歼灭战、阻击战、攻坚战;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,切实做好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。积极应对特大汛情和极端天气严峻挑战,超前部署、科学谋划,有力守护河湖安澜、百姓安宁。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,平安浦口建设质效明显,群众安全感全市第一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巩固提升粮食安全水平。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,金融生态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三、全市第一。社会治理精细高效。全面推广“1+3+N”工作模式,“大联勤”成为全国首个《社会治理联勤工作规范》省级地方标准。启动城市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,加快构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。创新开展“1+X辅导”定点帮扶,实施物业管理考核星级评定,老旧、零散小区实现物业服务、自治组织全覆盖。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效,全国率先规划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,九华、瓦殿获评全国文明村。圆满完成村(居)委会换届选举,城乡和谐社区合格率分别达98%和96%。扎实开展“一治理两整治”专项行动,深入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,“矛盾不上交”试点、“一体式访调对接”工作获司法部通报表彰。荣获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、全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先进区。与此同时,妇女、青少年、慈善、人民武装、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。
五年来,我们聚焦自身建设,政府效能显著提升。厉行法治履职尽责。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、重大决策议事规则,圆满完成“七五”普法,实现部门公职律师管理机构、社区(村)法律顾问全覆盖,荣获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,主动公开信息3.24万条,荣获省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先进单位。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,下放行政处罚权87项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政协民主监督,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84件、政协委员提案512件,办结率、满意率达100%。服务效能持续提升。扎实开展“大走访”“走民企送政策送服务”,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机制,实现重点企业、贫困家庭全覆盖。深化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机制,打造“心中有浦”政务服务品牌,办结12345热线工单27.71万件,全省首创“只投诉一次”工作新标杆。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,出台《浦口区优化营商环境22条》,深化“一网通办”“跨省通办”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,“拿地即开工”模式全省推广,蝉联全市深化审批改革和“宁满意”先进区,获评全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先进地区。绝对忠诚干净干事。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,深入践行“两在两同”建新功行动,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毫不松懈纠治“四风”。强化行政监督、统计监督和审计监督,首次编制“边审边改问题清单”“审计风险提示清单”,全面落实统计执法“双随机”抽查制度。坚持过紧日子,一般性支出、“三公”经费分别下降10.32%、18.81%。坚决扛起化债责任,政府性债务余额和债务率实现“双下降”。
各位代表!星光不问赶路人,岁月不负奋斗者。五年风雨兼程,我们领略了无限风光;五年不懈奋斗,我们铸就了城市荣光。这五年,我们牢记国之大者,旗帜鲜明讲政治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,“十里造船带”蝶变为“春江十里风光带”,整治经验被水利部向全国推介;提前4个月完成“住宅式”墓地专项整治,高效推进“大棚房”清理整治。用一次次基层攻坚实际忠诚践行“两个维护”。这五年,我们抢抓历史机遇,二次创业再出发。顺应管理体制调整,主动拥抱江北新区,以“归零翻篇”的决心和勇气,重点布局集成电路等三大主导产业,深入实施国资国企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,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高质量、高速度、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势头,浦口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。这五年,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现历史新跨越。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,高新区入选中国人工智能示范园区,农创中心领跑全国同类科创中心,珍珠泉度假区首次进入全省前十,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5%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,城乡融合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,浦口高质量发展更有定力、更具活力、更显实力。这五年,我们坚持人民至上,攻坚克难勇担当。突出民生根本,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的重大挑战,推动解决了安置房办证难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,取得了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决定性胜利,殡葬综合改革等4项工作获省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事项”通报表扬,人民生活实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。
各位代表!奋斗的历程非比寻常,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,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。同时也离不开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,离不开区人大、区政协的监督支持,凝聚着各位代表、各位委员以及全区人民的辛劳、智慧和汗水!在此,我代表区政府,向亲历和推动这些变化的全区人民,向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和关心支持浦口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,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浦口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:经济总量偏小、质效不高,发展韧性有待加强;资源要素约束偏紧的状态持续存在,紧约束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;区域协调发展不够充分,城乡统筹还要加力;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体量和均衡性不足;安全生产、社会治理仍面临一些风险隐患;工作作风、能力相较群众需求还存在差距,等等。这些问题,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,采取有力措施,切实加以解决。
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
世纪疫情冲击下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,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长三角一体化、国家级江北新区、国家自贸区、南京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的交汇叠加,都为浦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。可以说,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、机遇大于挑战,正是推动浦口跨越赶超、争先进位,实现蝶变跃升的有利时期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浦口承东启西、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,山水环抱、品质优越的生态优势,平台交汇、辐射皖江的开放优势,以及高效集聚、发展迅猛的产业优势,全面融入国家、省、市重大战略,在格局重塑中抢占先机、积极进取,在区域竞争中勇于探索、敢为人先,不断开拓现代化新浦口建设新局面。全方位融入全省发展大局,做建设“强富美高”现代化新江苏的排头兵。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胸怀“两个大局”,牢记“国之大者”,在全省践行“争当表率、争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光荣使命的进程中,坚定扛起服务长三角、联动东中西的重大责任,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辐射皖江城市带等长三角地区,提升区域分工协作水平,成为长三角联动发展的重要枢纽。全方位服务南京发展大局,做创建现代化典范城市的新标杆。围绕市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,以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建设为契机,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地标,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的影响力和效益性,推动“创新驱动、产业转型,区域协调、城乡融合,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包容友好、共同富裕,制度创新、治理变革”等五项示范工作走在全市前列,打造现代化典范城市的特色亮点和模范标杆。聚焦南京都市圈发展,高质量打造浦口-南谯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,助力南京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典范。全方位推动浦口发展大局,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人。围绕“一三五六”总体发展布局,深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浦口模式,以资源重组、空间重构、品质重塑为方向,坚定不移做好产业强区、创新驱动、生态环保、民生幸福、城乡融合等工作,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、创新向争一流迈进、城乡向一体化迈进、发展向绿色化迈进、治理向现代化迈进,让敢担当、善作为成为新一届政府班子的鲜明特质,交出一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今后五年,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,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,紧扣“一三五六”总体发展布局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扎实抓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持续改善民生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浦口建设新篇章。未来五年,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左右,在全市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,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200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,规上工业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翻一番以上。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,力争综合实力进入苏南第一方阵。
重点加快“六个建设”:
——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地标,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浦口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、围绕创新链塑造价值链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价值链深度融合,走实走好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道路。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达1000亿级,高端交通装备、文旅健康产业规模达500亿级,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,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6:42:52。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开发区、省级高新区,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。
——加快打造改革先行区域,建设敢为人先的开放浦口。坚持改革不停顿,开放不止步。紧扣“全域综合改革突破”,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、体系化的组织实施,更高起点、更高标准推动区域要素重组,在优势领域实现大提升、在短板弱项实现强突破、在最新部署实现先示范。深入实施市场主体五年倍增计划,在自贸区政策应用等重点领域探索新模式,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,区域发展内生动力、竞争实力实现新跃升。
——加快打造城乡融合样板,建设独具魅力的宜居浦口。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。围绕品质提升,加快有机更新,重塑老城精致肌理;统筹发展时序、空间衔接、新旧动能转换,循序推进新城建设;聚焦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,做好沿边融合并进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,城乡基础设施、产业分工、公共服务联动协同水平明显提高,功能完备、协调发展的城乡格局基本形成。
——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城市,建设清新雅致的美丽浦口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对老山、长江、滁河等重大生态地标落实最严格保护,地表水环境质量、林木覆盖率始终保持全省前列,天蓝、地绿、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处处显现,争创国家“两山”理论实践创新基地。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特质,打响“全国书法文化之乡”“中国诗歌之乡”品牌,争创省级书香城市建设示范区。全力打造美丽江苏、美丽古都的浦口样板,成为南京都市圈知名的“都市微度假”目的地。
——加快打造美好生活家园,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浦口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深入推进共同富裕,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,优质公共资源供给能力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省市先进水平,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区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;创成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院,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区、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全市前列,力争迈过8万元门槛,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:1以内,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——加快打造治理变革典范,建设智慧协同的和谐浦口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,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在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,实现城市治理“一网统管”。扎紧扎牢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疫情防控网,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,不断巩固本质安全水平。深入推进平安浦口、法治浦口建设,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区,城市更具韧性、更为安全。
2022年主要任务
2022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,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,做好今年工作,使命光荣、意义重大。
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: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、市、区党代会精神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聚力“全域综合改革突破年”要求,紧扣改革创新发展主题,坚持奋进性、精准性、创新性、延续性四大原则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浦口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安排建议: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7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%,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%,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,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。
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:
一、紧扣转型升级,持续推动产业高效集聚
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,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,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,构建更加发达、更加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做大产业集群。紧抓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、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契机,围绕省“产业强链”三年行动计划,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发展,净增规上企业50家,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40亿元。深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,台积电一期扩产项目竣工投产,华天封测基地加快推进,营收突破160亿元。狠抓高端交通装备产业聚链成群,加快推进上汽商用车项目建设,积极推动中车浦镇整厂搬迁,力争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。全域谋划文旅产业发展,推进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等项目建设,不断完善综合配套。加快大悦城等综合体建设,推动商贸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。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优势,力争营收增长20%以上。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、现代智慧物流发展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,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发挥资源禀赋和农业科创优势,出台并细化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要点,完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,建成高标准农田1300亩,力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。
狠抓项目支撑。坚持把产业招商作为头号工程,对照产业图谱、紧盯细分领域,瞄准主攻方向招大引强,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0个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,力争更多百亿级项目落地。严格准入会审,强化项目联审,优化全流程跟踪管理,确保签约项目开工运营到资率始终保持郊区前列。深化“链长制”实效,创新“三个超前”项目服务机制,坚持储备项目抓前期、签约项目抓开工、在建项目抓进度、竣工项目抓投产,长晶浦联、新路文化艺术创意中心等50个项目开工建设,芯爱高端基板、龙湖天街等93个项目高效推进,集成电路研发园、紫峰研创中心等28个项目竣工投产。
提升园区效能。桥林新城聚焦产城港融合发展,高标准完成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设计,高起点制定并实施新城建设三年行动,高效率启动马骡圩等片区开发建设,全面拉开现代化滨江新城框架。开发区聚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,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资源集聚程度,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上贡献更大份额,排名保持全省领先。高新区聚焦省级高新区创建,推进科技创新与主导产业有机衔接,加强总部类项目招引,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区、高层次商务开放区、高品质生活居住区。农创中心聚焦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,加快种业和土壤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,在体制改革、创新集群、项目招引、成果转化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,持续保持全国5个同类科创中心领先地位。珍珠泉度假区聚焦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,全面推动体制重构、资源整合,加快轻奢度假和优质文旅项目引进建设,做大做强汤泉、老山等特色品牌。
二、紧扣创新驱动,持续激活区域发展动能
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进一步激活要素、释放潜能、提升效能,努力在体制机制上打开新局面,在创新发展上彰显新成效,在开放协作上展现新气象。
盘活要素资源。坚持系统观念,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。聚焦主责主业,大力推动国资布局优化、市场化转型升级,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,做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脱钩后续工作,推行国有企业集中统一监管,促进资金资产资源高效运转。强化项目用地保障,深化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突出单位用地产出、能耗、排放等评价指标,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,实施工业“标准地”出让,进一步盘活低效工业用地。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应用,提升农村“三资”管理水平。完善税源分类管理,建立健全税收综合治理机制。
激活创新主体。推动创新型企业积厚成势,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,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0家,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9亿元。增强科创载体综合承载能力,推动孵化器、众创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,累计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及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。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,新增高峰计划1人、创新型企业家5人、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人。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00件,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。全面建成“一站式”质量服务综合体,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。
强化开放协作。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,探索建立重大外资项目直通车制度,提高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,实际使用外资3.2亿美元,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元。全面对标江北新区,主动融入、积极承接,推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、“一照多址”等改革不断深入。深化与南谯、和县对接合作,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推进跨界协同发展。依托海外协同创新中心,探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新模式。
三、紧扣城乡融合,持续筑牢美丽宜居基底
坚持新老协同、精明增长,纵深推进“四清、四拆、四整治”,全力打造高颜值、高品质、高能级的现代城乡。
强化规划引领。围绕江北新主城定位,坚持与新区同标同质,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空间品质。高标准编制和实施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,加快编制“多规合一”村庄规划、桥林新城战略规划。健全专家评审库和专家评审机制,提升各类规划设计审核水平。实施乡村规划专家服务全覆盖,成立乡村规划师团队10个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字化管理,落实长效监管机制。
着力建设提速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58个,当年计划投资303.87亿元。构建综合交通体系,加快推进沿山大道西延等29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配合实施北沿江高铁等9个重大交通工程。推动城市有机更新,稳步实施江浦街道烈士塔片区等11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,完成凤凰大街、文昌路等6个道路环境整治项目,新建2个口袋公园。完善公用设施体系,加快推进街道供水管网改造、上河街人防工程等26个项目。着眼居住环境改善,有序开展征地拆迁,持续推进扫尾清零。
加快村貌提升。结合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。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,完成街道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、三四级污水管网改造,争创省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重点县。实施农路提档升级,完成200公里重点乡村道“白改黑”,加快创建国家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区。生态化改造池塘5000亩,绿化造林1000亩,提档升级美丽宜居乡村45个,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个、传统村落5个。
四、紧扣生态赋能,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
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依托山水泉林自然资源优势,打造最美山水廊道,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的“含绿量”“含金量”,构建生态美、景观美、家园美的多层次美丽体系。
从严管控生态空间。持续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,合理统筹“三线一单”,划定老山、长江、滁河等生态保护范围,完成耕地保有量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,实现全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。推进“生态环境最严监管区”建设,健全生态环境目标评价考核、责任追究等制度,优化生态补偿修复机制,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,完成存量违法用地整改,确保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。
持续治理生态体系。坚持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,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持之以恒抓好长江、滁河十年禁渔,创新河湖管护标准化机制,建成“幸福河湖”32条,创成滁河国家水利风景区。深入开展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和水域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,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%,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。加强大气污染源头管控,PM2.5浓度保持全市最低。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,完成老山西线林相改造及环境提升,推进“引水上山”工程,高质量做好8000亩森林抚育。深度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、安全利用监管和治理修复,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确保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。持续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,实施3处废弃露采矿山治理。以更加扎实的工作迎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。
大力推动绿色转型。深度挖掘“一山两水三泉”优质资源,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。持续推进岸线功能调整优化,加快滨江风光带建设,塑造一江两岸、美丽浦口绿色样板。提高绿色建筑水平,巩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100%。以碳达峰、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,积极推进能耗“双控”,源头控制“两高”项目盲目发展,单位GDP能耗、公共机构综合能耗实现“双下降”。
五、紧扣民生保障,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
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,着力破解民生难题,补齐民生短板,兜牢民生底线,切实组织好实施好民生实事,不断构建完善均衡优质的民生保障体系。
夯实保障基础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,加强就业技能培训,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、大学生就业6500人,培育自主创业330人。实施社会保障提质工程,被征地人员等特殊群体应保尽保,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率和续保率,创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。加快推进277万平方米保障房建设,竣工98.2万平方米,确保完成年度整组搬迁过渡农户安置、省棚改安置任务。
推进社会事业。深化教育强区建设,新建海桥路配建高中等10所学校,全面推开初中集团化办学,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。深入实施“健康中国行动”,省人医浦口分院三期工程力争主体封顶,区中医院儿童中心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运营,争创省级健康促进区。推进全龄友好城市建设,建成1个街道级、3个社区级早期发展阵地,3A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、助餐点覆盖率均达80%,江浦街道创成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。文化体育事业各项指标保持郊区前列。
推动共同富裕。健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机制,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,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,确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,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。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。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,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探索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,推动存量资源高效利用,增加农民多元收入。推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,加快优质教育、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,减轻困难家庭负担。巩固脱贫成果,守牢“防返贫”底线,稳步推进对口帮扶工作。
六、紧扣现代治理,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
增强忧患意识、树立底线思维,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,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。
营造安全发展环境。巩固提升专项整治“三年行动”工作成效,重点抓好建筑工地、城市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,有效防范遏制安全事故,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。持续开展全域安全风险评估,建设动态监测预警平台,推动规模以上新建工程“智慧工地”全覆盖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,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加强储备粮管理,大力提升粮食应急保障水平。
防范化解各类风险。牢记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”,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,持续健全常态化疫情联防联控机制、平急一体化指挥体系,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,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和各类灾害预防响应、应急救援、物资储备体系。全面完成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,着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,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浦口。筑牢经济社会安全底线,加强金融、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,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保持全省第一方阵。
加强社会治理创新。以开展文明典范城市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、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等创建工作为契机,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深化全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,大力提高执法执行力和公信力。建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,初步实现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。深化警网融合,建强“1+N+大数据”网格,着力打造“组织成体系、发现智慧化、管理可闭环”的高效治理模式。持续加大老旧、零散小区物业企业党组织、自治组织的建设力度,促进物业管理提质增效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镇建设。围绕省“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”行动部署,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调处综合机制,争创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。
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打铁还需自身硬。新的奋斗征程,更需要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忠诚捍卫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全面提升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,努力建设法治、服务、高效、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。
坚持依法履职,建设法治政府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,弘扬宪法精神,规范权力运行。严守“三重一大”决策程序,规范、科学、民主履行政府职能。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、媒体监督,强化行政监督、统计监督。深化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,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机制,有效规范各类行政行为。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推进政务公开,完善常态化新闻发布机制。全面开展“八五”普法,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创建。
坚持执政为民,建设服务政府。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、服务向民生覆盖、资源向民生倾斜。深入推进“每月一办”,积极稳妥处置好群众常诉久诉问题。健全企业走访服务、对口挂钩联系等制度,拓展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机制,倡导通过“到问题现场去”推动工作。推深做实“放管服”改革,抓好行政审批、行政收费、政务服务等环节改革探索,深入推进“拿地即开工”、建筑工程质量消防人防“一站式”融合监管、“竣工即交付”。
坚持实干担当,建设高效政府。紧扣“全域综合改革突破年”,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往实处落、向高处攀。锤炼担当之能,加强干部思想淬炼、政治历练、实践锻炼、专业训练,着力提升“七种能力”“八个本领”。大兴实干之风,强化“百名干部破百题”行动攻坚,优化“双亮”行动机制,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,形成“头雁领航、群雁齐飞”良好氛围。强化执行之力,坚持“马上就办、办就办好”,严厉整治有令不行、办事拖拉等慵懒散问题。提升落实之效,紧扣重大项目、重点工作,完善工作落实、协调推进、督查督办体系,强化节点控制、会办协调和跟踪问效,实现闭环管理。
坚持廉洁自律,建设清廉政府。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驰而不息纠治“四风”。巩固提升精文减会成果,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。牢固树立过“紧日子”思想,大力优化支出结构,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、“三公”经费,重点保障“六保”等关键领域资金供给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,加大对国有企业举债行为的监管力度,防范债务风险,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。完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,持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、国资国企、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审计监督。
各位代表!蓝图绘就,惟有奋斗;继往开来,正当其时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动员和依靠全区人民,凝心聚力、锐意进取,只争朝夕、埋头苦干,以现代化新浦口建设的崭新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!
附件
注 释
1.受江北新区管理体制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,报告开头主要指标对比采用的是本届政府任期第一年(2017年)至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(2021年)的相关数据。
2.“七人普”: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。
3.“链长制”:按照“一条产业链,一位区领导,一个工作专班,一位专班负责人”要求,在集成电路、高端交通装备、文旅健康、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产业实行的一项工作推进机制。
4.“专精特新”企业:具有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。
5.“四清、四拆、四整治”:清垃圾、清水系、清乱堆乱放、清乱贴乱挂;拆违建、拆危房、拆破旧建筑、拆乱搭乱建;整治交通秩序、整治破损设施、整治小区管理、整治建设工地。
6.“百名干部破百题”:在全区范围筛选出关于改革创新、瓶颈突破等100个破题事项,号召全区领导干部揭榜答题、主动攻坚,有效解决制约发展的重点问题。
7.“每月一办”:全称为听民声解民忧“每月一办”,区委区政府每月专题督办群众反应强烈的疑难问题,研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,快速组织推进落实。
8.“一年小灶,三年大灶”:国务院督导江苏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行动;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。
9.“1+3+N”工作模式:“1”是网格党支部书记,“3”是两代表一委员、政法网格员、专职网格员,“N”是群团组织、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团队、乡贤等服务力量,共同参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,为群众提供组团式、订单式、精准化服务。
10.“1+X辅导”:1家品牌物业企业辅导多个小区物业管理。
11.“一治理两整治”:突出信访矛盾专项治理,越级进京访专项整治、城乡建设领域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整治。
12.“一体式访调对接”:通过人民调解、信访、综治的无缝对接,确保来访群众在一个门里解决问题、化解纷争。
13.“三个超前”项目服务机制:实行超前抓计划制定,超前抓手续办理,超前抓要素协调,缩短项目签约、落地、开工、投产的周期。
14.“一照多址”:一本营业执照可登记多个经营场所地址,并且只需要一次行政许可。
15.“白改黑”: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,达到环保、防尘、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。
16.“三线一单”: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。
17.“无废城市”: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,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,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。
18.农村“三块地”改革:农村土地征收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、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。
19.“1+N+大数据”网格:党建引领、多主体参与、大数据支撑、铁脚板落实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,其中“1”是党建引领,“N”是全要素支撑。
20.“双随机一公开”: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,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,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。
21.“双亮”行动:通过亮项目建设、亮服务效能,在全区形成担当作为的好作风、好氛围。
22.“七种能力”“八个本领”:政治能力、调查研究能力、科学决策能力、改革攻坚能力、应急处突能力、群众工作能力、抓落实能力;学习本领、政治领导本领、改革创新本领、科学发展本领、依法执政本领、群众工作本领、狠抓落实本领、驾驭风险本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