区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
2024年3月27日
主任、各位副主任、各位委员:
为全面打造净洁靓美、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,2021年下半年,区委、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“四清四拆四整治”环境整治三年行动,以“净化、洁化、序化、美化、绿化、亮化”的“六化”整治为抓手,围绕13项重点任务,拿出硬措施、亮出硬办法、健全硬机制,使城市乱象、市容顽疾、环境脏点得到全面彻底治理,为浦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保障。根据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,去年以来,环资城建委会同区环境整治指挥部办公室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等方式,对全区五个街道实施多轮次现场监督。2月底,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,环资城建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、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环资城建委委员,围绕“四清四拆四整治”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,通过实地视察和座谈,深入了解工作情况,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,参加调研的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。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效
通过三年努力,全区以“治脏、治乱、治差、治破”为重点,打了一场环境整治提升的攻坚战持久战,基本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由阶段性向长期性转变、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、由表面化向精细化转变,城市功能、品质、形象迈上新台阶,城市更加宜居宜业、精致精美,市民群众满意度、获得感明显提升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一是工作推进有序有力。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工作,印发工作方案,成立行动指挥部,主要领导高位统筹、专题部署、定期调度,18个区级部门(单位)和10个街道(场、园区)全面参与,做到了全领域全区域覆盖,全区建立了“一把手”抓环境整治的责任体系;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下,指挥部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,强化与街道等属地上下联动,常态化组织攻坚,通过互查、督查、考核等措施,三年工作目标得到有效落实。
二是常态整治成效显著。全区围绕主次干道、公路干线、铁路干线、长江岸线、河道水系等重要条线,聚焦美丽乡村、等级景区、游园广场、居民小区、在建工地、地铁出入口周边等重点区域,通过“一方案三清单”工作法,突出重点部位、瞄准关键环节,持续推动问题的排查发现和整改落实,形成了问题发现、解决、反馈闭环工作机制。通过组织城南新中心、铁路沿线等区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,一批管控盲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;通过强化协同联动,过境渣土车违规运输偷倒,历史违法建设,浦云路、卓溪路断头路等一批疑难杂症得到有效治理;通过开展除患攻坚,道路开闭口隐患整治,问题窨井盖改造,“僵尸车”清理等一批顽疾梗阻得到有效破除。全区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,连续两年在市城市治理工作考核新(郊)区组中月度总成绩均排名第一。
三是长效机制基本建立。巩固环境整治成效,贵在长期坚持。全区在整治行动中,通过开展美丽庭院、无违建小区、幸福河湖、差别化工地等创建活动,筑牢社会化共治共享基础;通过农村人居环境“红黑榜”评价、物业管理星级评比、渣土智慧化监管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全链条处置等管理措施,夯实长效治理工作体系;通过发挥垃圾分类志愿者作用、激发基层群众参与积极性等工作方法,强化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。各责任部门(单位)、属地结合自身职责分工,围绕目标任务、管理规范、考核标准、资金保障等,建立了相关制度机制190多项,在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方面迈出坚实步伐。
二、存在的问题
我区“四清四拆四整治”常态化长效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对照区委提出的“三年重塑风貌,建长效、争一流”的目标,仍有一定差距,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。
一是盲区死角还应重点关注。一些边界交叉区域由于管理责任不易区分,出现垃圾偷倒乱倒情况后长期无人清理,形成管理盲区;一些城郊结合部存在缆线乱拉乱接、散落地面无人过问,影响公共安全;一些相对偏远的口袋公园、游步道等设施破损、维护不到位等,影响群众正常使用。对这些平时容易忽视的地方和问题需要加大关注力度,及时予以处置。
二是难点攻坚亟需标本兼治。一些待开发地块和开发园区周边,成为有组织偷倒渣土的高发地,相关部门和属地虽多方协作整治,但回潮现象仍时有发生;机动车在小区内部乱停乱放或随意停在机动车道和商铺门前,影响交通秩序和安全;大型工程车辆在路边或未交付路段无序停放,引发居民投诉,也存在安全隐患。解决这些难题,需要多部门协同,采取疏堵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。
三是公众参与尚待持续推进。部分安置房小区及零散楼栋生活垃圾、杂物乱堆乱放问题突出,少数居民在小区毁绿种菜。这都说明了群众参与程度还不够高,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现象依然存在。群众是环境改善的受益者,更应是环境整治的参与者,通过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,广泛发动全民参与,需要全区各层级特别是社区(村)更加重视群众的主体作用,充分发挥工作能动性,深耕基层基础,激发和凝聚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三、工作建议
“四清四拆四整治”工作关乎城乡面貌、品质,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,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、不断深化的民生工作。结合下一步工作开展,提出三点建议:
1.坚持常态长效,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。建议围绕实现“长期性、常态化、精细化”三个转变的工作目标,按照“管什么-怎么管-管到什么程度”的思路,部门、街道(场、园区)结合环境整治面向小区、企业、工地、居民等不同对象的实际特点,根据各自的人力、财力情况,着眼于实用、适用、管用,把实干中摸索的优秀管理经验方法,进一步提炼、固化、完善,解决系统性不够、标准不具体、责任不清晰等问题,进一步完善合理、可持续的管护运营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,并做好长效机制运行监督,强化工作的可持续性。
3.坚持共治共享,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。总结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,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,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,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认知。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作用,将志愿服务与城市治理相结合,有效提升治理效能。用好长效管护“红黑榜”、“流动红旗”等激励措施,巩固治理成效。发挥基层党组织、群团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、清洁家园、积分兑换等活动,动员群众自觉参与,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。